古代 之 的用法

冷凍的沉默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誓言忘却 2星

共回答了259个问题采纳率:97.8% 评论

古代“之”主要有两种用法第一种是做“代词”,第二种是做"助词"

一、代词

1.可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指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它(们)。

例如:①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以上三句中的"之":①代蔺相如,可译为"他"。全句的意思是: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②代这件事。全句的意思是:晚上睡觉时反复考虑这件事。③代掷弃的珍宝,可译为"它"。全句的意思是:秦人看到它,也不感到很可惜。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例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游褒禅山记》)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上两句中的"之"都译为"这"。①句的意思是:唐浮图慧褒开始在这里住舍定居,死后就埋葬在这里。②句的意思是:衡量这两种办法,宁肯答应下来,让秦承担理亏(的责任)。

二、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例如:①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②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以上两句中的"之"都译为"的"。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何后之有?(《勾践灭吴》)

--有什么迟的呢?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不懂得断句,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从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3.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归附曹操的荆州百姓,只不过是被武力所逼迫罢了。

4.放在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如: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客人认为我美,是对我有所求。

5.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例如: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时间长了,能根据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三、动词,往,到……去。

例如:①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辘辘的车声越来越远,不知道宫车到什么地方去了。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营。

21小时前

35

放風箏牽手 2星

共回答了7个问题 评论

  一、代词   1.可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指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它(们)。   例如:①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以上三句中的"之":①代蔺相如,可译为"他"。全句的意思是: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②代这件事。全句的意思是:晚上睡觉时反复考虑这件事。③代掷弃的珍宝,可译为"它"。全句的意思是:秦人看到它,也不感到很可惜。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例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游褒禅山记》)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上两句中的"之"都译为"这"。①句的意思是:唐浮图慧褒开始在这里住舍定居,死后就埋葬在这里。②句的意思是:衡量这两种办法,宁肯答应下来,让秦承担理亏(的责任)。   二、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例如:①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②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以上两句中的"之"都译为"的"。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何后之有?(《勾践灭吴》)   --有什么迟的呢?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不懂得断句,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从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3.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归附曹操的荆州百姓,只不过是被武力所逼迫罢了。   4.放在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例如: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客人认为我美,是对我有所求。   5.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例如: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时间长了,能根据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三、动词,往,到……去。   例如:①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辘辘的车声越来越远,不知道宫车到什么地方去了。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营。

19小时前

1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