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十大家训原文

心难定 2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我不爱笑 3星

共回答了384个问题采纳率:91.8% 评论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一、周公的《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二、司马谈的《命子迁》

【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此孝之大者”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圈点】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此话信然。

三、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

【作者】诸葛亮(181-234),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圈点】《诫子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四、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作者】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先世随东晋渡江。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圈点】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五、唐太宗的《诫皇属》

【作者】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时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

“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

【圈点】太宗对皇属都有如此严格要求,“贞观之治”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

六、《包拯家训》

【作者】包拯(999—1062),北宋名臣,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

“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圈点】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七、欧阳修的《诲学说》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玉不琢,不成器”

【圈点】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八、袁采的《袁氏世范》

【作者】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11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类似负责信访接待,为官刚正。

“小人为恶不必谏”

【圈点】《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九、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作者】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毋临渴而掘井”

【圈点】《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十、《弟子规》

【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凡是人 皆须爱”

【圈点】《弟子规》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

13小时前

13

员力妹妹 1星

共回答了113个问题 评论

以下是父母在孩子18岁前必须给孩子立下的“十大家训”!通俗易懂,抄下来贴墙上也不为过!

1.礼貌待人,见到熟人主动打招呼这是最基本的素质。

2.控制说话分贝,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更不能打扰到别人。

3.不想告诉妈妈的事,可以告诉爸爸,不想告诉爸爸的事,可以告诉妈妈,唯独不能一个人都不说。

4.把诚实记心间,撒谎的行为不能有。

5.做一个守时的孩子,不迟到不拖拉。

6.给别人带来了麻烦,一定要及时当面道歉。

7.珍惜食物,浪费的行为是极大的不对。

8.享受努力的过程,不要过分在乎结果。

9.学会宽容别人,不太较劲。

10.遇到危险的时候,保命最关键。

11小时前

6

我够温柔么 3星

共回答了379个问题 评论

一、周公《诫伯禽书》。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二、诸葛亮《诫子书》。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颜之推《颜氏家训》。

。父母威严而有慧,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父不慈则子不孝”。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学者,贵能博闻也”。

 “习闲成懒,习懒成病”。

“穷鸟入怀,仁人所悯”。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等等。

四、唐太宗《诫皇属》

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贞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五、范仲淹《家训百字铭》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六、包拯家训。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七、欧阳修《诲学说》

《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八、朱熹《朱子家训》原题为《紫阳朱子家训》,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九、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十、曾国藩家书。

"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

8小时前

44

天依旧狠蓝 1星

共回答了121个问题 评论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中国传统家规家训如下:

1、周公《诫伯禽书》

2、司马谈《命子迁》

3、诸葛亮《诫子书》

4、李世民《诫皇属》

5、颜之推《颜氏家训》

6、包拯《包拯家训》

7、琅琊《王氏家训》

8、朱柏庐《朱子家训》

9、袁采《袁氏世范》

10、欧阳修《诲学说》

11、李毓秀《弟子规》

4小时前

3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