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字拆开怎么解释

酒醉探戈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深拥浅吻 2星

共回答了94个问题采纳率:94.8% 评论

会意字。殷商甲骨卜辞有“

”字,以二“

(东)”形相对,会对偶之意,这是“曹”字初文。也在殷商,其下加“口”形而为分化形式。“曹”字自西周在下部“口”形内增加了短横,混同于“甘”之古形,这种写法绵延至秦汉。但小篆下部变作“

(曰)”,西汉有变作“曰”形者,东汉则以作“曰”为基本形式,后世楷书与“日”混同。上部“㯥”形在汉代先省作“

”,后又连通顶部两个短横,最后合并中间两个短竖,全字成为“曹”形。汉代还有承战国简化形式“

”而进一步简省作“曺”的形式,后人也常效仿,但没有成为正体。“曹”本义是对偶。《楚辞·招魂》:“分曹并进,遒相迫些。”(二人对弈,各自落子进攻,紧急地相互逼迫以求胜棋)王逸注:“曹,偶也。”“曹”由对偶义引申出诉讼的双方义,即原告和被告。《说文》:“曹,狱之两曹也。”“两曹”,古书或写作“两遭”、“两造”。对偶是双方相对,所以引申为遭逢,战国中山王

壶及马王堆汉墓帛书都有此义例,后来用加旁分化字“遭”。由两曹义引申为等辈、群类,又引申为古代分科治事的官署和部门,如刑曹、兵曹、功曹。

13小时前

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