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四宝是什么

結娕哋溡糇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爱让人丢魂 2星

共回答了275个问题采纳率:97.9% 评论

1.豆腐脑:传说,修筑乾陵时士卒工匠们用黄豆磨成豆浆,冲沸后饮用,后来有人不慎将石膏掉入豆浆中,豆浆即凝结,有人放胆去尝,很是好吃。此后便有意在做好的豆浆中加适量石膏让其凝结,一种新的食品就这样产生了。因见其状酷似脑髓,故起名豆腐脑。一直流传至今。乾县豆腐脑由于水质特别,制成后颜色雪白,柔嫩光洁,翻而不散,搅而不断。再加上调料讲究,醋用大香、桂皮熬过,辣面用菜油浇开泼稀,咸辣酸香,温润适口,香味扑鼻,诱人食欲。

2.挂面:用精粉手工制作,细若发丝,洁白光韧。先在开水中煮熟捞出,在凉开水中冲过,再捞成小撮,调成酸汤,以鸡蛋洛饼,嫩韭菜、白菜心切碎做为“漂稍”浇在捞好的面条中,做也叫“浇汤面”,酸香可口,滋味鲜美。相传修建乾陵时,士卒和民工,不分酷暑严寒日夜苦干,当地群众为使他们能吃上面条,便把擀好切细的面条搭在竹杆晒干切断捆把,连同调好的酸汤送到工地,让士卒和民工在劳动之余,下锅煮熟,入酸汤食之,不仅能充公饥还能解乏止渴,被誉为上等慰劳饭食。后来有人将晒面条改进为手工挂面,在酸汤中又加了“漂稍”,就成了如今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酸汤挂面”。

3.乾县锅盔:乾州锅盔历史悠久。相传,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为唐高宗李治和发皇武则天修筑乾陵时,往往因为成千上万的工匠军卒的饭食不能按时做成,而影响了工程进度。无奈之际,有一名军士将面压在头盔里,放在火上烤,结果竟烙成了一个香酥可口的饼子。这种饼子边薄心厚、表面鼓起、香味异常,吃了耐饥,久存又不馊,受到了广大民工和士卒的欢迎和赞赏。因其形状像一个头盔,故名叫"锅盔"。乾陵修成竣工了,锅盔却以它所具有的许多独特的优点而世代相传,并延续至今。

制作锅盔,是将面粉(5000克),用水(2000克),按季节掌握水温,先和成死面块,放在案上用木杠压,边折边压,压匀盘到,然后切成两块,分别加入酵面(夏季350克、春秋季500克、冬季750克)和碱水(用碱35克)再压,视面的软硬程度,可适当再加些干面粉再压,直至面光色润,酵面均匀时,用湿布盖严盘性。

再把面块分成每块重约600克的面剂,推擀成直径约7寸,厚约8分的圆形饼,上鏊勤翻勤转,俗称"三翻二转",用麦秸火慢慢地烘烤,烙到火色均匀,皮面微鼓时即熟。由于其做工独特,可久搁不坏。

4.馇酥:馇酥,也是乾县著名小吃,用马油和面,包以冰糖,青红丝、绵白糖作馅,入锅油煎,饼即发起成泡,颜色金黄,香酥可口。据传馇酥原为宫中食品,唐代祭祀乾陵时作为供品敬献,随之流传到民间。因马油难得,故今多以大油代之。

12小时前

47

姐们出招吧 1星

共回答了195个问题 评论

陕北四大宝:米脂婆姨、绥德的汉、清

涧的石头、瓦窑堡的炭

11小时前

4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