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的简要含义

北岸有个他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天天吃小鱼 2星

共回答了22个问题采纳率:97.9% 评论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共七首民族主义爱国诗歌,题材分别包括当时中国割让予列强的七块殖民地/租借地: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及大连。创作背景——自晚清开始,中国屡次受列强侵略。闻一多在到美国留学时,各地的阅历令他在留学期间心感悲愤,终在1925年将其爱国满怀写下《七子之歌》组诗,以寄爱国、思国之情。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写作这组诗篇的时候,正值闻一多在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这组《七子之歌》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写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闻一多就在写给好友梁实秋的信中将之称为“国家主义的呼声”。扩展资料:1、歌曲使用由李海鹰作曲,澳门少女容韵琳领唱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主题曲亦使用此组诗——“七子之歌·澳门”。由于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用作主题曲。另在2000年代初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郑成功》,亦选用了此组诗——“七子之歌·台湾”,作剧集之片尾曲。2、作者介绍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号友三,湖北水人,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6年发表《二月庐漫记》。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20年,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的经典之作。

8小时前

1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