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上一句是什么

画上战妆 1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不解释的爱 1星

共回答了110个问题采纳率:97.9% 评论

投之亡地而后存

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前面一句话是:投之亡地而后存,这是两句意思相同的句子,主要是为了对仗,也是为了加强和强调。

这两句话都出自孙子兵法,充满了辩证法的精髓。当一个人陷入到亡地、死地时,身上那股求生欲望会被激发出来,也就有了为生存而拼搏的精神。

5小时前

7

重复对话 2星

共回答了293个问题 评论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上一句是投之亡地而后存。

置于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这句话出自:《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解释:把军队置于必死之地,身陷绝境,反而能转危为安。
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当军队处于四面受敌的险境中就会拼死力战,力败敌人,其思想核心是:用逼迫激发潜能。 既然是激发潜能,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1、有潜能可激发。
2、无潜能可激发。如果有潜能,那么置之死地或许会后生,但是如果没有潜能,再怎么激发也没用。

3小时前

14

老太想娶你 3星

共回答了337个问题 评论

上一句:归师勿遏。

1.此句出自《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一》

不欲战,清河王会曰:“臣抚教士卒,惟敌是求。今大驾蒙尘,人思效命,而虏敢自送,众心忿愤。《兵法》曰:”归师勿遏,置之死地而后生。“今我皆得之,何患不克!若其舍去,贼必乘人,或生馀变。”宝乃从之。会整陈与魏兵战,农、隆等将南来骑冲之。

1小时前

22

妳嫁莪 4星

共回答了457个问题 评论

投之亡地然后存,置之死地然后生

23小时前

27

記嘚愛濄妳 3星

共回答了317个问题 评论

置于死地而后生”是根据“陷之死地然后生”演化出来的,即前一句是“投之亡地然后存”。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意思:到了灭亡的地方,然后能够得到生存,陷入必死的境地,然后能够得到生路。

出处:春秋末年孙武《孙子·九地》。

原文节选: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

译文:

向部下布置作战任务,但不说明其中意图。只告知利益而不指出危害。将士卒置于危地,才能转危为安;使士卒陷于死地,才能起死回生。

军队深陷绝境,然后才能赢得胜利。所以,指导战争的关键,在于谨慎地观察敌人的战略意图,集中兵力攻击敌人一部,千里奔袭,斩杀敌将,这就是所谓巧妙用兵,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

扩展资料:

“置之死地而后生”典故:

韩信作为汉代第一功臣,为大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汉赵之战”是韩信作为主帅取得的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这一仗打得是非常之精彩。打完仗以后,所有的部下都到韩信的军帐中来,对韩信表示祝贺,兵法上是这么教我们的,“右倍(背)山陵,左前水泽”,什么意思呢?

就是安营扎寨、行军布阵,我们的后面应该是山,这样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毕竟敌人要从后面的山上翻过来偷袭我们是很困难的,阵前应该是水,毕竟敌人要过水来打我们也是很困难的,一般像这样安排的营寨才是安全的。可是元帅您恰恰完全相反,哎呀,我等左思右想还是不得其解。

韩信听了这些疑问,就笑着说,其实这个道理兵书上也说了,可惜各位平时没有留意。兵书上怎么说的呢?“置于死地而后生,置于亡地而后存”,像我们这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斗,一定要把我方置于死地才有战斗力。

18小时前

31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