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通识课程包括哪些

久伴深爱 1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中學生 4星

共回答了479个问题采纳率:93.9% 评论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有些学校两者统称综合英语)、语音、语法、口语、听力、泛读、写作、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英汉互译、口译、笔译等。其他还有第二外语、专业选修课、商务英语或教育英语等各方面的课程。

非专业课方面:思修、现代汉语、三、毛概、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意、电脑(各学校学的软件不同)、体育等。

15小时前

19

体贴少年 3星

共回答了37个问题 评论

大学通识类课程有语言课程(本国语言课程、外国语言课程)、数学课程、文学与艺术课程、历史与文化课程、社会分析课程、道德思考课程。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13小时前

2

祭奠这段情 4星

共回答了450个问题 评论

就是非专业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通识2就是作为选修课,全校学生都可选的,有文科的,有理科的,文科可选理科,理科可选文科。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如果说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那么通识课程则要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避免偏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化他们学会做人。

11小时前

2

妞你真美 4星

共回答了441个问题 评论

就是非专业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通识2就是作为选修课,全校学生都可选的,有文科的,有理科的,文科可选理科,理科可选文科。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如果说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那么通识课程则要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避免偏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化他们学会做人。

7小时前

49

从来没忘记 2星

共回答了96个问题 评论

浙江大学通识课程分为通识核心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两类。通识核心课程包括历史与经典类的《孔子与论语》、《东方文明史》、《中华文明史》等,文学与艺术类的《唐诗经典研究》、《中国古代小说鉴赏》、《圣经与文学》等,哲学类的《希腊罗马哲学》、《现当代西方哲学》、《当代科学哲学》等,社会科学类的《性别与社会》、《文化人类学》、《宪法与民主》等以及自然科学类的《生命科学》、《化学与人类文明》,总共43门课程。从学分的构成上看,除《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为2个学分以外,其他核心课程为3到4个学分;其中,4个学分的课程分别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非传统安

全》、《文化人类学》、《人类学导论》。浙江大学目前实行春夏秋冬4学期制,核心课程一般是春夏或者秋冬一个长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一次大班教学和一次助教主持的讨论课,每次课2到3节。大类学生从这些课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必修一门。除了核心课程之外,通识选修课程粗略分为经济社会类、沟通领导类、技术与设计类、历史与文化类、科学与研究类以及新生研讨类等数量繁多的课程。

本科四年总共大概160学分,通识课程总共16学分左右,大约占10%。如果从广义上理解通识教育课程,即包括思想政治类、军事类、外语类、计算机类的公共课程,我们发现通识教育课程占该类课程也只有24%左右,相比美国知名高校,其通识教育所占课程比重一般在25%以上,芝加哥大学甚至达到50%。因此,通识教育的地位和比重在整个本科生教育阶段是很低的,加上课程数目较多,学生选修随意以及课程缺乏内在联系和持续性,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小时前

17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