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沐猴而冠来自哪个典故 沐猴而冠的意思

有佳人 3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寸光纪 2星

共回答了214个问题采纳率:94.9% 评论

比喻装扮得像人,实际却虚有其表。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一定权位的人。

【出处】《史记·卷七》:“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解释】沐猴:猕猴(楚人管猕猴为“沐猴”);冠:戴帽子。本意: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

5小时前

29

月光缕 3星

共回答了369个问题 评论

沐猴而冠的典故:

秦朝末年,刘邦、项羽、楚怀王三人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就做关中王。刘邦先攻进咸阳,项羽很不高兴,进城就杀百姓及已投降的国王子婴,放火烧了阿房宫,掠夺大量金银财宝准备回江东地区。有人在背后讥讽楚国人是戴着帽子的猴子。

成语名字:沐猴而冠

成语发音:mù hóu ér guàn

成语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3小时前

44

嗳嘚嘑喚 2星

共回答了282个问题 评论

沐猴而冠,成语,拼音:mù hóu ér guàn。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出自《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原意为韩生讥讽项羽。《汉书.卷四十五.伍被传》:「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亦作「木猴而冠」、「沐猴冠冕」、「沐猴衣冠」。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1小时前

3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