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后七子是哪些人

尐样贼怀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塒緔芭 2星

共回答了287个问题采纳率:93.9% 评论

明代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和徐中行等人,受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影响,继续提倡复古,相互呼应,彼此标榜,声势更为浩大,世称他们是后七子。

后七子的基本文学主张同前七子一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他们并且认为古文已有成法,今人作文只要“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於古之作者而已”。

七子之首李攀龙简介

作为后七子之首的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因其家靠近东海,自号沧溟,人称沧溟先生。先世籍贯济南长清县,他的祖父从长清县迁移到历城县王舍人庄。李攀龙9岁丧父,靠母亲张氏纺织度日。因家贫而自奋勤学。18岁时为县学诸生。常与好友许邦才、殷士儋等到山涧丛林中吟诗作赋,被人指为“狂生”。

王世贞简介

王世贞(1526~1590)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亦称弇州山人。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王世贞出身于将门之家,性格与众不同,读书过目不忘。21岁时中进士,授邢部主事。他为人正直,不附权贵。时有一姓阎的逃犯,躲藏在锦衣都督陆炳家中,他不顾情面将阎犯拘捕。陆炳挽当朝权相严嵩说情也无用,仍被依法处置。后来兵部武选员外郎杨继盛因奏劾严嵩十大罪状,被酷刑下狱。王世贞经常送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被害后,他以棺殓之,因之与严嵩结下深怨。

谢榛简介

谢榛(1495- 1575)是明代的著名诗论家,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山东临清人,“后七子”之一。他的诗论《四溟诗话》(又名《诗家直说》)在明代乃至于在中国诗论史上都是一部具有高度理论价值的诗歌美学著作,充满了诗歌创作的审美感兴思想。

宗臣简介

宗臣(1525~1560) 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后改吏部员外郎。性耿介,不附权贵。嘉靖三十六年(1557),因作文祭奠杨继盛而得罪严嵩,被贬为福州布政使司左参议。任上,曾率众击退倭寇。迁提学副使。

梁有誉简介

梁有誉,明代文学家。字公实。顺德(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因念母称病归里。后与黎民表、欧桢伯等人相与唱和,号南园后五子。继而与黎民表相约游观罗浮,遇海上大风未果,得寒病而卒,年仅36岁。梁有誉其诗内容虽不深广,但尚能做到婉丽多讽。他的一些咏史诗寄寓着对时世的感慨。……

徐中行简介

徐中行(?~1578) 明代文学家。字子舆,一作子与,号龙湾、天目山人。长兴(今属浙江)人。出生年月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汀州知府,改汝宁。后谪长芦盐运判官。迁端州同知、山东佥事、云南参议、福建副使、参政等职,累官至江西布政使。

吴国伦简介

吴国伦(1524~1593) 明代文学家。字明卿,号川楼子、南岳山人。武昌府兴国州尊贤坊人(今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吴智村)。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擢兵科给事中。触忤严嵩,被谪为江西按察司知事,又移南康推官等。严嵩败,起为建宁同知,历邵武、高州知府、贵州提学副使、河南左参政。后罢归。归里之后,诗名很高。当时求名之士,或东走太仓(王世贞),或西走兴国(吴国伦)。属后七子中颇有名气者。

明后七子的文学主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由于后七子立论有的褊狭,有的通达,故其创作中的模拟仿古程度也有所区别,其中李攀龙最为严重。后七子在近体诗方面都有一定功力,李攀龙俊洁响亮,王世贞精切雅致,吴国伦整密沉雄,徐中行闳大雄整,谢榛神简气逸。但都带有模拟的毛病。加之才气不足,生活不厚,常有重复雷同的现象。

尽管后七子复古运动的后期,受到公安、竟陵二派的攻击,已不能左右文坛。但他们“固守唐音”的部分看法仍为许多诗人所接受。明末陈子龙还盛称七子“其功不可掩,其宗尚不可非”;清初诗家如朱彝尊、毛奇龄的写法也多承七子;就是顾炎武、吴伟业也颇受影响。

后七子的作品,本人知之甚少,世人对他们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应该肯定的是,至少在当时甚至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左右或影响过中国的文坛和文人;同时他们的人品,他们的嫉恶如仇, 傲视污贪,他们的体恤百姓,与民同乐,他们的尽忠报国,民族精神,都是永远值得称颂,为世代所敬仰的。

4小时前

3

旳笑脸 2星

共回答了231个问题 评论

明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和徐中行。

受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影响,继续提倡复古,相互呼应,彼此标榜,声势更为浩大,世称他们是后七子。

后七子的基本文学主张同前七子一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他们并且认为古文已有成法,今人作文只要“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於古之作者而已”。

扩展资料:

作为后七子之首的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因其家靠近东海,自号沧溟,人称沧溟先生。先世籍贯济南长清县,他的祖父从长清县迁移到历城县王舍人庄。李攀龙9岁丧父,靠母亲张氏纺织度日。

因家贫而自奋勤学。18岁时为县学诸生。常与好友许邦才、殷士儋等到山涧丛林中吟诗作赋,被人指为“狂生”。

2小时前

31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