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鱼的古人

微微的凉风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這侽孒轉種 3星

共回答了379个问题采纳率:90.9% 评论

在古人传统观念中认为,鱼是蛟龙、鲲鹏的近亲,被视为荣华富贵的吉祥物,潜移默化地形成“鱼崇拜文化”,从“鲤鱼跃龙门”、“年年有余(鱼)”的说法中可见一斑,哪怕是我国第一代哲学家们,也对鱼怀有不同寻常的情感。

传闻,在春秋时期的鲁国,鱼已经比较珍贵,送鱼早已成为了一种时尚,也是身份尊贵的象征。那时,鲁国君主鲁昭公听闻孔子喜得贵子,便带来鲤鱼一尾作为贺礼送给孔子,孔子对此也异常重视,也起意将自己的儿子命名为“孔鲤”,以表对儿子寄予厚望和美好祝福。

从《鱼我所欲也》一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中可看出,孟子作为“亚圣”,也大方承认能够与珍贵罕见的熊掌相提并论的只有鱼了,留给后人这道著名难以取舍的选择题,进一步提高鱼的社会地位。

至于庄子,一篇《逍遥游》便以“北海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作为开头,仿佛在滚滚红尘中能成为这样的鱼,不仅逍遥惬意,更颇有成就感,成为他人生理想的雏形。他眼中的鱼是充满了神奇与智慧色彩,大气洒脱,让无数文人神往。

带着这样的美好,鱼早已不再是单纯的鱼,在古人眼中,食之无鱼,彷佛也成为怀才不遇的标志。据《战国策》记载,一位名叫冯谖的齐国人,穷困潦倒,寄于孟尝君门下,被列入下等门客,终日粗茶淡饭。冯谖自觉怀才不遇,三次弹铗分别以“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发泄牢骚,此历史事件也被称为“冯谖弹铗”,足以证明鱼在古人心中的重要性。

随着朝代的更迭替代,加之鱼文化影响久远,在文人圈中掀起了一番潮流,发生不少千奇百态的故事。

西晋时期的诗人张翰,原本在洛阳做官的,但后来贪恋家乡的鲈鱼,最终辞官返乡,这一事件轰动一时,乃至到了宋代,诗人们对其行为大为褒扬,其中有苏轼的“季鹰真得水中仙,直为鲈鱼也自贤”,除此之外,文人们纷纷都会前往江南品尝鲈鱼,试图复原张翰当时的心态。

 文人不仅爱吃鱼,还喜欢寓情于鱼。

唐代诗人孟浩然因得到张九龄的赏识,被邀请至荆州做官,从未当过官的孟浩然受宠若惊,以鱼寄意写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谢意的同时,还表达自己在仕途上渴望有一番作为的志向,“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代还不乏写鱼的诗作,李群玉的《放鱼》获得高度的认可,对鱼的生活环境、习性了如指掌,对鱼的情态观察入微,并将其

21小时前

2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