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呢

末路狂瀾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詯們葽緈諨 1星

共回答了171个问题采纳率:97.9% 评论

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为什么呢?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鹜角黍”。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京师以五月一日为端一,二日为端二,三日为端三,四日为端四,五日为端五。”另外,古人常把“午时”当作“阳辰”,由于“午”时,正值烈日当空,阳光灿烂,暖意融融,故称为“端阳”。据《月令广义》载:“五月初五端阳节。”因为“端午”日,正逢月、日均为五,所以叫“重五”。《宋史》有载:“明年重五,又送角黍(即粽子)执扇。”有的地方也叫“五月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21小时前

9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