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蒙古族有多少

不闻绎感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百椛还茬 2星

共回答了76个问题采纳率:98.2% 评论

青海是我国蒙古族人民聚居的地区之一,现有人口8.8万余人,主要聚居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都兰、乌兰县、德令哈、格尔木市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以及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海晏、刚察、祁连县,其余分布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和东部地区的湟源、互助、乐都县等。

  青海的蒙古族是从公元1206年前后从蒙古王成吉思汗率兵攻打西亚时始,由蒙古部落逐渐移入青海并发展至今。

  青海的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一般家家有佛龛,人人佩戴护身符。早晚煨桑,献净水,诵佛号叩头。每年要请喇嘛念“平安经”三次,逢节日或丧葬要到寺院点酥油灯、叩头、转经轮等。青海蒙古人的日常生活,受宗教的深刻影响,诸如搬迁、嫁娶、丧葬、生病等,莫不请喇嘛卜问吉凶,诵经祈祷,以求解脱超度,而且施以优厚的布施。

  青海蒙古族绝大多数居住在美丽的草原上,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经营的牲畜有牛、马、羊、骆驼,其中以羊最多。少数蒙古族人从事农业生产,其产品有小麦、青稞、油菜、马铃薯等。

  青海的蒙古族由于居住区域寒冷及受藏族的影响,其服饰有别于内蒙古的蒙古族。男女在冬季均穿镶边或以布为面的羊皮长袍,夏季一般穿棉布、氆氇或羊皮制作的夹袍。节日或做客,穿以绸缎或平绒为面用水獭皮或彩色氆氇镶边狐皮做领的羊羔皮长袍。无论冬夏,男女均系颜色鲜艳的丝绸腰带。男子腰带上挂鼻烟壶、刀子和火镰等,女子在腰带上系小刀、丝绸长条及小手帕、针包等。男女均穿牛皮或绒做的靴子,考究的穿香牛皮制的尖端上翘、镶有剪牛皮花纹的蒙古靴。冬季多戴狐皮帽,夏季多戴呢绒礼帽。

  青海蒙古族妇女特别讲究头饰,颈上戴有用珊瑚、玛瑙和珠宝串成的项琏以及银制护身佛龛。已婚妇女将头发挽成双辫,装入一双长辫套内,垂于胸前;未婚少女将头发辫成若干小辫,总为一辫,垂于脑后,装入一辫套内,上缀有许多银牌或琥珀、玉石、铜铃等饰物。逢节庆日,都还戴耳环、手镯和戒指等。

  青海蒙古族的饮食,以牛羊肉、奶制品和青稞炒面为主要食物,冬秋季节多食肉类,春夏多食奶类。蒙古族的奶制食物,品种多样,特别有名。有奶豆腐、奶皮饼、酸奶、马奶酒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其中酸奶还被蒙古人视为吉祥食物,在节庆宴席上,作为头道食物招待客人;给人贺喜或送礼,都要提一捅酸奶相送。因酸奶富有营养,又可解渴、帮助消化,因此放牧归来,总要先喝一些酸奶,每顿饭后,也要喝酸奶。

  蒙古族牧民为适应草原放牧需要住蒙古包。蒙古包呈圆形,美观大方,极富民族特色。

  蒙古族能歌善舞,喜爱摔跤、射箭、赛马等活动。每年夏秋季节,人们按传统习惯举行盛大的祭海、祭俄博等活动。其中尤以祭俄博活动最为隆重和热闹。祭俄博是青海蒙古族一年一度的盛会,类似内蒙古的:“那达幕”大会,约在每年七月中旬举行。届时,僧俗群众、男女老少穿著节日的盛装,骑马乘驼,牵上驮着帐篷、食品的牦牛,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开阔平坦、水草丰美、鲜花盛开的草原上,安营扎寨,举行祭祀山神、祈祷人畜平安等仪式,参加或观看射箭、打靶、摔跤、赛马、歌舞等比赛、表演,开展各种物资交流活动,使空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成了帐篷云集、旌旗猎猎、歌声阵阵、歌舞翩翩、驼马嘶鸣、欢声雷动的欢乐的海洋。

1小时前

31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