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小男孩的美称

俄门都忘哭 1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伤害公式 1星

共回答了14个问题采纳率:95.3% 评论

对他人的儿子需要尊称,称其为: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等,小少爷

对男孩有三种说法:总角,豆蔻,束发。

具体如下: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2、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年。

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3、束发:少年十五岁。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中国古代对儿童的称呼:

1.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亦作“孩抱”。

4.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十岁。

17小时前

18

祢旳谎言 5星

共回答了500个问题 评论

古代小孩子的称呼

1、赤子:“赤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原话是:“含于德厚,比于赤子”,唐代古经学研究家孔颖达解释说,“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意思是婴儿刚生下来,是赤色(红色)的,所以称为“赤子”,后来因为婴儿的心灵最纯洁,始终离不开父母,因此引申将品德高尚、对国家一片忠诚的人叫做“赤子”。

2、襁褓:泛指1岁以下幼童。“襁褓”一词,指的是不满周岁的儿童。襁,指的是背负婴儿的宽带子,褓,指的是婴儿的小被子。

古时候人们劳动时间多,婴儿又离不开父母,于是父母就用小被子包裹着婴儿,再用一条宽带子绑在背上,带着孩子行动。因为背负着孩子,人们常说带着襁褓,慢慢就将襁褓作为不满周岁的儿童的称谓了。

3、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这里的“孩”,不是“孩子”的意思,而是幼儿笑时发出的“咳咳”之声,幼儿“咳咳”地笑出来后,非常可爱,因此大人们便会将他从被子里“提”或“抱”起来,孩提的意思是,在孩子“咳咳”发笑的时候提抱起来的意思。

4、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5、垂髫:髫,自然下垂的头发的意思,在古代,儿童在七、八岁的时候,头发不加梳理,自然下垂,即垂髫。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一句话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垂髫就是这个意思。

6、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古代儿童在八九岁时就要梳理头发了,这个字就是“髦”(máo),它的意思是幼儿垂在前额的短发。

15小时前

35

没分寸 3星

共回答了303个问题 评论

孩提,垂髫,韶年,始龀,黄口,幼学,舞勺之年 ,束发,志学之年,弱冠之年,稚。

12小时前

11

爱到恨你 1星

共回答了171个问题 评论

未满周岁的儿童代称是襁褓;2—3岁的儿童代称是孩提;童年的代称是总角,垂髫。

8岁的男孩代称是龆年;10岁以下的儿童代称是黄口;

8小时前

1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