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由来三十字

烟水酒 1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我欠好 2星

共回答了24个问题采纳率:90.5% 评论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最初是庆祝丰收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登高、赏菊、佩茱萸等习俗,以祈求长寿和避邪。现在,重阳节也被称为敬老节,旨在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14小时前

24

嗯鈈芐铥你 2星

共回答了210个问题 评论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一位诗人屈原。

相传在战国时期,屈原是楚国的大臣,崇尚鬼神,主张强攻秦国,但他的主张并未被国王接受。后来,秦国入侵楚国,楚国被灭,屈原对国家的失败感到深深的痛苦和绝望,于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选择在汨罗江投江自尽。

为了纪念屈原的忠贞和个人品质,人们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都会祭奠屈原,唱山歌、草船借箭等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传统的重阳节。

12小时前

7

薄酒微凉 3星

共回答了363个问题 评论

1、“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

2、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9小时前

44

一座空山 1星

共回答了109个问题 评论

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日子。这个节日源自古代,当古人认为“九”是阳数,象征着吉祥和尊贵。到了魏晋时期,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一天被视为尊重和孝敬老人的日子。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赏景,祈求平安和健康。如今,重阳节已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仍然保留着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等传统习俗。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长河,感受这个传统节日的魅力。

5小时前

50

愛在轉 4星

共回答了409个问题 评论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1小时前

16

手稳又词狠 1星

共回答了164个问题 评论

重阳节起源于古代,具体起源和传说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重阳节起源于汉朝时期,相传有一位名叫于洪的居士,他吃菊花酒和重阳糕可以驱邪辟疫,保佑身体健康。

另一种说法是,重阳节与道教有关,道教认为九月九日阳气最旺盛,万物阳气达到顶峰,因此被视为阳气升华、阴阳平衡的日子。此外,重阳节也是敬老、思亲、祭祖、赏菊、饮菊花酒等活动的重要节日。重阳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中可能有所不同。

1天前

1

只剩傲娇 3星

共回答了393个问题 评论

  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古时,人们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称“重阳”。九月,严寒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重阳节的节期为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1天前

47

残留煙味 4星

共回答了438个问题 评论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西汉初期即有若干关于重阳的记载。而历史上的重阳节民间有很多动人故事。传承至今,人们会用“九九重阳”作为节名,或以九日登高为习俗,感恩并弘扬敬老文化。

1天前

26

梦未忘 4星

共回答了456个问题 评论

1.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2.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3.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1天前

49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