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旁部首从古代的演化及释义

一脸尤伤 2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城市冇臟 3星

共回答了35个问题采纳率:95.7% 评论

偏旁部首归类来源于许慎的《说文解字》,该书最大历史功效是对文字做了偏旁部首、系统化的分类。

许慎是用篆书来编撰《说文》,小篆是中华历史上第一次标准化,有里程牌的意义,这也是秦始皇的一大功绩,许慎所处的东汉,虽然用隶书多,但隶书自身也不断在发展变化,并不算是一种标准化的书写体系,这也可能是许慎不用隶书编撰的原因吧。汉字历史是真正算得上标准化的,一个是秦小篆,第二个是宋楷书。

许慎当时编字典,隶书还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因些也只能用标准的小篆来编撰。同时也给后人研究文字带来便利,特别是偏旁部首,《说文》中分类了541个部首。

所以,春,舂,泰,奉,奏,秦 的偏旁部首归类不能按楷书来分,应该看其篆书,而这些字的篆书分别是:

【春】,是草头的偏旁

【舂】【秦】【泰】【奏】【奉】

看上述篆书形,就知道,没什么春字头,【春】=【萅】=【艹+ 屯+ 日】,应该是由草书变化过来的。

【舂、秦】的部首是相同的,上面是由两手捧着【午(杵)】

【泰】,由大,左手、右手、水组成,【泰】有极大的意思,因水,也有了流通、通的意思。

【奉】【奏】头上的字形稍有不同,【奉】 是三只手捧着【丰】,有承接、捧着之义。【奏】则由大人双手捧着【屮】,有奉献,送上之义

由上可以看出,虽然春,舂,泰,奉,奏,秦 的偏旁部首在楷书中上部都是一样的,但由于部首来源于许慎的《说文解字》,以篆书为标准,自然不存在“春”字头了。

如果真想了解汉字的本义,必须明白篆书为主的汉字图形!

15小时前

20

错位的記忆 3星

共回答了301个问题 评论

。传统的汉字结构学说里,根据汉字的构成单位把汉字分成独体字、合体字两类。独体字(日、月、牛、羊、上、下等)由笔画构成,合体字(休、取、涉、森、竿、架等)则由偏旁构成。所以,偏旁是传统汉字结构学说里的一个名称,指的是“六书”中会意、形声字里的组成部分,或表义或表音。如“休”中的“亻”和“木”,“取”中的“耳”和“又”,“架”的“加”和“木”等。偏旁由笔画构成,比笔画高一个层次。偏旁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如是否成字的,是否复合可再分的等。

六书分析方法已不完全适用于现代汉字,因此文字学界构建了汉字结构分析的新系统,这个系统是:笔画-部件-整字。与以前不同的是新系统提出了“部件”。部件同偏旁一样,也是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的汉字基本结构单位。与偏旁不同的是,它着眼于所有现代汉字的字形结构,不仅仅是“六书”中的会意形声,也不仅仅指具体有表音表义的构字成分。如简化字“云”中的“二”、“ㄙ”,“竖”中的“ㄧㄧ”、“又”、“土”并不都是偏旁,但它们都是部件。又如“薅”由“艹、女、辰、寸”四个部件组成。绕开了生僻字及不好称说的偏旁。把汉字分解为部件可以使通用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减到五、六百个,大大减少了中文信息处理的困难。

13小时前

31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