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要抓关键期

淡然忘掉 4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爱情泪 1星

共回答了139个问题采纳率:96.8% 评论

抓住关键期,发掘孩子的潜能

1.感官关键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6岁时能更具体地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父母可以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不具危险性,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2.动作关键期(0-6岁) 2岁的孩子已能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 肌肉的训练,手眼协调细微动作的训练,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3.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关键期(1.5-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细微的事物,但孩子却常能捕捉其中的奥秘。泥土里的蚯蚓,放大镜下的蚂蚁都能研究半天。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化身“十万个为什么”整天问这问那,父母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不耐烦。应注意积极引导。

16小时前

26

个性小孩 1星

共回答了139个问题 评论

青春期教育很重要,也就是6到12周岁的孩子。

14小时前

43

蔴吉迺苽頭 2星

共回答了202个问题 评论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一)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身心发展顺序: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1.身体的发展: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

2.心理的发展: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一般情感到复杂情感。因此,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前进。

(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发展阶段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上一阶段的发展水平影响下一阶段发展方向的选择。因此,教育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

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茨(亦译为劳伦兹、洛伦兹、洛伦茨)在发现幼禽的印刻现象时提出“关键期”的概念。所谓关键期,是指在某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体的影响变得很小或没有。当然,关键期也并非绝对的,错过关键期之后,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得到发展,只是难度很大。所以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例如,在整个中学阶段,初二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四)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帮助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机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其次,要帮助学生学会发挥优势,长善救失,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协调。

(五)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人的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决定了人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个别差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的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则“大器晚成”。

2.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差异。如有的儿童,他们的数学能力较强,但绘画却很差,而有的同学正好相反。

3.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如不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等。

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

11小时前

1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