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史记项羽本纪中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特点

小羊肖恩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直霸占迩 2星

共回答了20个问题采纳率:97.9% 评论

描写人物的主要手法有四:

一是以事件写人物。即选择精彩的生活片段来描写和刻画人物,如文中选择了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等重大事件来突出项羽的个性特征。

二是细节描写。如鸿门宴上范增三次举玦示意,表现他要求项羽杀刘邦的急切,项羽和范增对刘邦托张良送来礼物的不同态度等。

三是场面描写。为人物创造活动舞台,如钜鹿之战之惊心动魄,鸿门宴之刀光剑影、明争暗斗等。

四是对比手法运用。如鸿门宴上项羽和刘邦的对比,樊哙之与项庄、张良之与范增,通过这种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项羽,算得上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了。他是一个武力超群的壮士,一呼百应的将领,却又最终以自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其中原因何在呢?通过《史记·项羽本纪》,也许我们能有所了解。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他的英雄气概在《项羽本纪》中多处都有所体现。一开始与项梁在会籍起义,之后率兵攻城略地,即使在该下被围仍不减以一敌众的气势。然而他的性格上却有一些弱点,又如阿喀琉斯的脚踵,足以致命。

其一是自满。项羽小时候“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很生气,项羽却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读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惊讶于项羽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抱负。但当项梁教他兵法时,他也是浅尝辄止。自满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其二是暴烈。他坑杀已降秦卒二十余万,火烧宫室。有人触怒他,他便“烹之”,却从不思考别人的话是否有可取之处。刘邦灭楚后不诛杀项氏支属,也于项羽的暴烈性格形成了对比。

其三是优柔寡断。这一点在鸿门宴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范增多次举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王默然不应”。刘邦逃脱后,范增只有叹“竖子不足与谋”,并作出一个惊人判断,“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项羽的当断不断,使他最终山穷水尽,死于自己剑下。

其四是多疑。范增本是项羽的得力助手,然而项羽却因为一个小小的离间计生出疑心,疏远范增。范增也离开了他。在《高祖本纪》中刘邦分析项羽得天下的原因时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多疑,使得项羽失去了身边最后有力的支持。

有句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项羽的悲剧命运,与他的性格弱点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辩证的看待这一历史人物。太史公司马迁将项羽这一失败了的英雄的事迹列在本纪之中,对他的评价之高,也可以想见了。

4小时前

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