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放风筝的由来

喲喲喲 3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雨后的暖和 2星

共回答了26个问题采纳率:97.9% 评论

源于古代中国。
据传统文化记载,清明节时,人们在墓地祭拜祖先时,为了祭祀时放飞魂魄,同时也为了疏导走失的鬼魂,就会在墓地附近放飞五彩斑斓的风筝,以表示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
后来,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全民的传统娱乐活动。
因为清明时节正是春风满面,适合放风筝,所以清明节成了放风筝的好时机。
清明节放风筝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已成为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之一。
如今,随着风筝制作技术的不断改进,现代风筝已经具有了高科技含量和艺术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参与其中。
同时,放风筝也已成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娱乐方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推崇。

14小时前

21

浮生霓裳 2星

共回答了6个问题 评论

是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
首先,古代民间一直有祭祀祖先和扫墓的传统,清明节正是扫墓祭祀的时间。
其次,逢春时节,清明之后风势渐长,天气宜人,放风筝是一种愉悦的活动。
最后,也有一些地方有着特殊的传说和习俗,比如浙江绍兴有放风筝抵御疫病的传统。
综上所述,是历久传承的宗教、文化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体现。

12小时前

1

哥绝伦独舞 1星

共回答了174个问题 评论

在古代,清明节放风筝是一种民间流传的习俗,它最主要的寓意是“放晦气”。人们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认为这样就可以放走“晦气”交上好运,达到“消灾法难”的目的。由于放风筝是放晦气,因而在放风筝时不管风筝如何玲珑好看,最后都必须剪断牵线,让它飞走。同时,放风筝也有避讳,就是人家放掉的风筝不能拾来重放,否则会染上“晦气”。《红楼梦》中就有:当风筝放飞升高后就有意把引线剪断,让风筝远远飘去,据说它可以带走晦气、烦恼、苦闷、忧患与病痛。

放风筝的好处

1、放松身心解苦闷古代女子被锁深闺,所以一到清明节,姑娘们便迫不及待地以放风筝为幌子进行户外活动。唐伯虎点秋香中断线的风筝这个脍炙人口的情节,在古代故事中也有非常多的描述。仔细的小伙伴可以看到,唐伯虎捡到的风筝上画着一朵花,那是因为风筝上的蝴蝶代表女主人对自由的渴望,而燕子则代表对知识的渴望,花朵则代表对爱情的渴望。

2、锻炼身体唐宋时期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迎天顺气,拉线凝神,随风送病,有病皆去。放线和调整风筝方向的过程中,能够极好的协调行动力,最终达到锻炼大脑的目的。

3、祈求姻缘男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下求爱的诗,让爱意随风而起,以期姑娘们能够看到,有的则在风筝飞起来时剪断牵引风筝的绳线,落到哪家便会去哪家提亲,让风筝来帮自己选择姻缘,一定终生。

放风筝的传说

少年时的李隆基活波可爱,才思敏捷。深得祖母武则天的喜爱,并得到重用,有一日,正是夏日闷热天气,他便让人抬了凉椅置于大树下,纳凉看书,看着看着,竟然连打哈欠,沉沉入梦。梦中,他看到一姑娘在后花园中高兴的放着纸鸢,甜甜的笑声不断,见到他的到来,非但不觉得害怕,反而来到他的面前调笑他,“你就是那个李家小子?”说着,将风筝收线,递到他手中,“这个给你,三年后我去找你。”李隆基疑惑不解,刚想上前问个明白,却不料竟被身边仆从叫醒,醒来后,李隆基惊讶的发现,梦中姑娘递给他的风筝竟紧紧的攥在手中。后来武周之乱,唐朝政权混乱不堪,睿帝传位于儿子李隆基。早期李隆基振奋朝纲,政绩突出。而武惠妃原本是武则天的堂侄,后因武周王朝垮台,武惠妃不幸沦为小宫女,武惠妃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放风筝,有一次,她和几个小宫女一起玩耍放风筝,恰好遇到了路过的李隆基,李隆基看到此立马便想起了梦中的姑娘,又想到梦中姑娘说到的三年之约已到。少年血性男儿李隆基便被面前的姑娘吸引,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将她选入后宫,立为武惠妃,后来还想要立她为皇后,却被忠心耿耿的大臣们以死相谏。武惠妃善良温顺,经常提醒李隆基关心朝政,夫妻两个琴瑟和鸣,十分恩爱,并很快生下四子三女,武惠妃38岁那年,一场大病突如其来,很快便夺走了武惠妃的生命,而武惠妃临终前,拉着李隆基的手,含情脉脉,“郎君,妾身自知要走,却难以割舍李郎,我生于清明,死于清明,不求李郎记我一生,只愿每年清明时写信与我就可以了。”武惠妃去后,李隆基痛苦不已,张九龄安慰李隆基,“皇上节哀,娘娘乃天上仙女,此番去世只是回家,皇上该为娘娘欣喜。”李隆基听后,又想起早期梦境,觉得张九龄所言有理,转悲为喜,每年清明节时便写上对武惠妃的思念之情,将风筝升起,后剪断风筝线,以寄托对武惠妃的思念之情。后来,此种思念亲人的做法在民间渐渐流传,人们纷纷效仿,有在风筝上写上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也有在风筝上写上疾病,灾害,将风筝放到高空后将线剪断,表示疾病灾祸将远离。

9小时前

35

给她惊喜 1星

共回答了116个问题 评论

放风筝作为清明习俗之一,流传已久。从元宵节后放风筝活动一直持续到清明节,所以古时也把清明节称为“风筝节”。古时放风筝是一项具有巫术意义的户外活动,目的是为了放掉身上的“晦气”。

当风筝放飞升高后就有意把引线剪断,让风筝远远飘去,据说它可以带走晦气、烦恼、苦闷、忧患与病痛。于是有人便将自己的苦恼事写在纸上,扎在风筝上,让它随着风筝一去不复返。

当然,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放风筝早已冲去旧时的“巫术”色彩,人们只不过是借此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而已。如今放风筝成为了一项颇受大众喜爱的娱乐活动,人们在户外放风筝大大舒展了平日紧张严肃的气氛,调节了忙碌的生活节奏。

5小时前

5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