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效应 表面效应

独苗苗 3年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深夜的红酒 4星

共回答了458个问题采纳率:90.7% 评论

金属塑性行为受到变形体几何尺寸大小的影响,即称“体积效应”或“尺寸效应”(Size or Volume Effect)。

一些研究表明,室温下塑性随着变形体几何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但当尺寸达到一定值后,塑性不再随尺寸增大而降低。

尺寸(体积)因素对塑性影响的现有理解是:随着变形体尺寸增大,其化学成分和微观组织越不均匀,内部缺陷也越多,所以导致塑性降低。

19小时前

10

为你吟诵 4星

共回答了442个问题 评论

球型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地增加,颗粒表面原子数相对增多,从而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且极不稳定,致使颗粒表现出不一样的特性,这就是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增大,说明表面原子所占的百分数将会显著地增加。对直径大于 0.1微米的颗粒表面效应可忽略不计,当尺寸小于 0.1微米时,其表面原子百分数激剧增长,甚至1克超微颗粒表面积的总和可高达100米2,这时的表面效应将不容忽略。 超微颗粒的表面与大块物体的表面是十分不同的,若用高倍率电子显微镜对金超微颗粒(直径为 2*10-3微米)进行电视摄像,实时观察发现这些颗粒没有固定的形态,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自动形成各种形状(如立方八面体,十面体,二十面体多李晶等),它既不同于一般固体,又不同于液体,是一种准固体。在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照射下,表面原子仿佛进入了“沸腾”状态,尺寸大于10纳米后才看不到这种颗粒结构的不稳定性,这时微颗粒具有稳定的结构状态。 超微颗粒的表面具有很高的活性,在空气中金属颗粒会迅速氧化而燃烧。如要防止自燃,可采用表面包覆或有意识地控制氧化速率,使其缓慢氧化生成一层极薄而致密的氧化层,确保表面稳定化。利用表面活性,金属超微颗粒可望成为新一代的高效催化剂和贮气材料以及低熔点材料。 补充回答: 表面效应战舰就是战舰的表层 用以表面效应的材料 美国海军正在发展一种表面效应船(SurfaceEffect-Ship 简称为SES),这种船和气垫车(AirCushion Vehicle,简称ACV)有些相似,在船底与水面之间形成一层高压空气泡将船举起,以减低水的阻力。 ACV(气垫车)是靠空气推动在气垫上滑行。水陆两用的ACV可以行驶在水面,陆地,冰雪,或沼泽中。SES(表面效应船)只能行驶在水面,因为SES有两片侧龙骨,当船身全部由气垫举起时这两片龙骨仍然伸入水中数呎之深。以防止空气泡从两侧逸散。同时SES通常是靠水下推进——螺旋桨或喷射泵浦。 ACV和SES比较,各有优劣。ACV的最高速率可以达到每时180里,同时因为全浮在气垫上,故可以水陆两用。但易受

17小时前

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