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 细看来 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是苏轼

過期的情書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说过吧 4星

共回答了459个问题采纳率:99.3% 评论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全啊!仿佛漏下了几个字一般,似乎应当是为什么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是苏轼(最著名的咏物词)?

这首词在历代词话中相当出名,而出名的原因却不是因为作者是东坡,而是此词将咏物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古往今来,和别人的词作大体上都像电影拍续集,出彩很难。表面上看是鸾生姐妹花,实际上和作(次韵、步韵)就是一个陪嫁的丫环角色。本质上是属于衬托绿叶的鲜花。

比如这一首。

张炎在他的《词源》中说“后片愈出愈奇”,还有人看完此词后评价东坡词如西施,素颜便胜了天下美女(晁叔用)。王静安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中也说“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均而似元唱”。而原作倒像是和韵一般。

那么,这首词到底好在哪里?

抛开那些鉴赏辞典里千篇一律的废话,我们可以从另一角度来看一番。

第一句就化用了白居易的诗,然后从落到飞,从梦到醒。直接和人生便结合在一起。这首词在吟诵之时到了下片便会感觉越来越轻婉,也就是说在吟诵时的音乐的节奏上和柳絮已经融为一体了。或许这样理解,这首词在下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一片飞来飘去的杨花。

世间从此,再无杨花词!

咏杨花,自然要涉及到伤春,春残,春逝之感。古来词人在写伤春之句时,大多是落红,落花,残英,残花之类的意象。本词也是如此,可是后来却笔锋一转,“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此为天授神句,无法复制。不见伤,不见愁,也不见恨,可所有的伤怀全藏在了那个“尘土”和“流水”四字之中,更要命的是,只藏起来一半,还剩下另一半让你看得清清楚楚,百感交集。

还有一点,算是古今诗人的共同规则。就是在一般情况下,咏物词不能出现这个物的名字或名称(有些接于近谜语)。比如咏梅则诗中不能有梅字,咏杜鹃鸟则诗中不能有杜鹃二字。

敢在诗中出现名称或名字的诗词,要么是天下绝句,要么是杂碎之作,没有过渡过作。因为只要在诗中出现这个“物”便少了含蓄,少了滋味,少了意境。所以如果没有底气与才情,一般人是不敢如此写的。

再牛的诗人也是如此,除非遇到神句!

何况还是和作,所以小可以几乎可以肯定,这首词不是经过精雕细琢之后的作品,而是信手拈来,一挥而就,契合了诗词创作中的最高境界。古住今来,能达到这个境界,不出十人!

之所以这首词被抬得如此高,我们能在资料中看出来的原因是美,可实际上还有音律和被咏之物的浑然一体,再加那一个神来之笔。

成不了经典,肿么可能?

5小时前

50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